首页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荆州是三国文化中心和楚文化发祥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荆州市中山公园(原名沙市市中山公园)位于荆州中心城区,占地面积74.62公顷(水域面积44公顷,陆地面积30.62公顷),是全球最大的同名公园。

历经80年发展,荆州市中山公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见证和记录了荆州城市建设发展,成为闪耀在荆楚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文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园

 

1933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驻军沙市,并兼任沙市市政建设整理委员会主席。地方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沙市市政建设的全面勃兴,同时促使地方当局开始注目于按照现代城市格局进行城市建设。

1933年11月,在著名土木建筑工程师王信伯(1897—1969,浙江鄞县人,时任沙市市政建设整理委员会工务股副股长)的设计和主持下,沙市中山公园动工兴建。

    1935年4月,社会各界在新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周年暨中山公园开园剪彩仪式,徐源泉为公园题写园名。

    中山公园建成之初,占地面积18公顷,设儿童乐园和动物园各一,有总理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中正亭、卷雪楼、太岳堂、武侯祠、屈原居、锄云阁、市政亭、餐英精舍、涵荫草庐、春秋阁、孙叔敖墓等十八大景点。在湖北省内同期建成的四座同名公园中,沙市中山公园无论规划选址、园区规模、布局设计、景观建设、自然风光等,皆首屈一指。尤其是文化内涵的赋予和传承,建设者可谓煞费苦心,无论一山一水、一亭一廊、一楼一阁、一庐一舍,均饱含文墨。

李宝常(1873—1949,字绩丞,号寄尘,沙市人,时任沙市市政建设整理委员会委员)是久负盛名的文化耆宿,他自幼习诗文、学书画,尤精于书法和诗词鉴赏。李宝常与四川著名画家张善子过从甚密,并通过张善子邀请被誉为“东方艺术大师”的张大千到公园赏景。

张大千应邀游览公园后,乘兴为涵荫草庐题写了匾额和对联。匾额题字为:“乾坤一寄庐”,落款“大千题”;对联为:“此间大可移情,开轩纳明月清风,不用一钱去买;有景都堪入画,凭栏观朝霞暮霭,谁将双管来描。” 并题款“涵荫草庐落成,此间风景绝佳,清波绿树,不减此山,我辈乘间踞为一日之有,顿涤去万斛俗尘,其乐为何如也。爰撰此联,聊此寄意寄尘。”

屈原居专为凭吊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建。据史料记载,屈原南下湘、沅前,曾寓居沙市。屈原居落成之时,李宝常曾作《过屈原居感赋》一诗:“抱洁生污世,含愁孰忍言。人穷多著作,身死有余冤。兰芷千年秀,离骚一卷存。我才惭宋玉,何处赋招魂。”

中山公园落成后,曾举办菊展。面对秋菊满园,李宝常又为餐英精舍题联一副:“恨无人属和离骚,风雅销沉,今尚余一席名山半潭秋水;就胜迹小营林壑,登临啸傲,即此是三湘芳芷九畹幽兰。”

卷雪楼是明末著名文学家“公安三袁”之一袁宏道寓居沙市期间,临江而筑的观景台,取“江涛如雪卷”之意而名。该楼始建于明朝晚期,后因长江汛水崩岸而坍塌。建中山公园时,在李宝常等人倡导下,将其复建于公园内蜈蚣岭北部高阜之上。

太岳堂系为纪念本地先贤、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而建。建成后,著名收藏家萧止因将其祖辈珍藏的张居正亲笔手书《初秋》诗四首十二扇雕刻紫檀屏风慷慨相赠,成为太岳堂镇馆之宝。

春秋阁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沙市山陕会馆内金龙寺前的一座古戏台。三国时,关羽奉刘备之命镇守荆州,曾在此挑灯夜读《春秋》,故名春秋阁。后金龙寺毁于天火,仅春秋阁幸存。1933年,春秋阁整体移建至中山公园内。移建完工后,李宝常作楹联一副:“绍尼山大一统心传,遗憾三分缺汉鼎;为守土留两间正气,生灵万古濯。”以表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孙叔敖(前约630—前约593,字孙叔,楚国人)墓位于古便河侧畔。他出身贫寒,但勤学苦读,逆境成才。楚庄王十五年(前599)起,他曾三任楚国令尹(宰相),辅佐楚庄王,革新政治,加强军事,兴办教育,整顿治安,惩治污吏,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劝民农桑渔猎,使楚国日益强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行政、治军有功,虽屡受楚庄王封赏,但他坚辞不受。虽为官多年,却一世清贫,临终时竟无置棺椁之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荆宜施道观察使来谦鸣,亲临江陵、沙市勘定孙叔敖葬于现址,并立碑建亭、又亲题“楚令尹孙叔敖之墓”。司马迁在《史记·循吏传》中,称孙叔敖为“循吏”(清官)第一。

中山纪念堂是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是展示、传承和弘扬中山公园独特文化内涵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山公园的魂魄所在。中山纪念堂建系古典庙堂式的二重建筑,白墙青瓦,歇山式屋顶,脊背云纹浮花、置葫芦中堆,六只龙爪下暗设镂花扁枋。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正堂、讲台、月楼和客房四部分,一次可容800余人集会。

令人扼腕的是,1940年6月4日,中山纪念堂遭侵华日军飞机炸毁。4天后,沙市沦陷。自此,中山公园成为侵华日军骑兵驻地,园内诸多精美绝伦的园林景观惨遭蹂躏,大量珍贵的诗书、画作、楹联、匾额被洗劫一空。

    新中国成立后,多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中山公园并题字、题名,为公园赋予了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957年,原沙市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在中山公园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并致函中共中央办公厅,请求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1958年元月,朱德、谢觉哉分别为革命烈士纪念塔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鼓足干劲,完成先烈未竞事业!”。

196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莅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视察。期间,董老游览了中山公园。在得知中山公园园名系原国民党将领题写后,董老双眉紧锁,一言不发。同月11日,董老下榻武汉东湖宾馆,仍对沙市中山公园园名一事耿耿于怀,随行人员遂提议请董老为公园重新题园。董老欣然应允,挥毫写下“沙市市中山公园”,并庄重落款:“一九六五年夏,董必武题。”

    1989年,中山公园建孙中山先生铜像,民革中央原主委屈武亲笔题字“孙中山先生铜像”。

1995年,中山公园建成60周年,复建市政亭并改名中山亭,又在亭中立碑撰文,以志缅怀。

本世纪初,时任全国副主席张思卿先后两次莅临中山公园,对公园建设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荆州市中山公园汇聚了三国文化、荆楚文化、中山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享誉荆楚大地的文化名园。

 

记录城市发展的靓丽名片

 

中山公园的建成,使便河侧畔的荒冢之地焕然一新,成为荆沙民众和外地商贾流连忘返的乐园。然而,浸润着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风韵的亭台楼阁,仅在建成五年之后便横遭蹂躏,精美绝伦的亭台楼阁、廊桥榭舫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中黯然神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山公园。自此,中山公园得以涅槃重生。

解放后,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组建中山公园管理处,并将紧邻公园的原国民党军垦农场划归公园,中山公园园区面积扩至32公顷。

此后,中山公园的修复整理工作全面展开——维修景点、平整道路、开辟苗圃、栽花植树、清淤活水。随后又增设醒园茶社,重建儿童乐园,兴建人民会场。特别是1952年建成的人民会场,可容纳上千人集会,成为当时沙市最大的公共集会场所和民众文化中心。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公园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先后改建动物园、扩建苗圃和盆景园、增加服务设施,并开始引进大型游乐设施。此时的中山公园,逐渐成为真正的公众乐园。

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全面实施《中山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阶段,更是中山公园建设发展的鼎盛时期。

1990年,原沙市市政府在便河东岸兴建4万余平方米的中山公园东游园,并建设亭、台、楼、阁等4处大型园林景观。次年又耗资120万元建设12个园林小品,并于10月成功举办全国第二节根雕艺术展。经过精心建设,昔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地带蜕变为地处中心城区,集品茶茗香、赏花观景、淘赏古玩的综合性文化中心。

1991年底,市政府对占地约38公顷的江津湖进行彻底疏挖清淤,之后划归至中山公园。自此,中山公园园区面积从建园初期的18公顷增至74.62公顷。2010年,据中国中山公园联谊会有关统计,荆州市中山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同名公园。

江津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是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于1992年开始全面建设。根据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津湖风景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按照全民共建的方式,社会各界纷纷踊跃参加到江津湖风景区的建设中。

江津湖风景区以7座风格各异的仿古桥梁和12处亭台楼阁为主要元素,以沿湖原生态景观带和人工种植苗木为基础,匠心独具的景观或依山傍水、或借势而成,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碧波翠柳相映成趣。春观花、夏戏水、秋览景、冬赏雪的江津湖风景区,足可与“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媲美。“这样一种工作设计理念,既体现江南园林的典雅精致,又兼具北方庭园简朴大气的特色”。2010年10月24日,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查组对江津湖风景区给予高度评价。

1994年11月,原沙市市和荆州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荆州市,中山公园的行政名称亦随之易名。

中山公园的建设史,是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沙市开埠以来,朝着现代城市不断迈进的缩影;中山公园的发展史,亦是荆州城市效用建设与规模建设和谐发展的显著标志。因此,中山公园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成长,依附着城市的振兴而葱茏。从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从衰草遍地到林木葱郁,从简单的城市构建到重要的公益基础设施,中山公园的蝶变,记录并见证了城市的每一个发展轨迹。

 

改善人居环境的典范之作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中山公园建设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服务市民生活、展示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平台,使中山公园这座文化名园历久弥新。

2010年,荆州市政府决定开展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即“四城同创”)。中山公园的建设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2010年9月27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对市城区公园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通告》(荆政发[2010]28号),决定通过拆墙透绿、拆违还绿、植树补绿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园进行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中山公园的环境综合整治,被列为重中之重。

自市政府印发相关文件以来,按照科学规划、分片改造、逐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中山公园拆除了临街的全部37个共200余处出租门面,拆除了园内20余台游乐设施,清理取缔不符合公园性质的经营项目70余个,拆除广告牌等临时构筑20余个。整治期间,累计拆除出租门面12000余平方米,腾退绿地6万余平方米。

在园林景观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方面,完成园内8大片区近10万平方米的景观改造,补栽香樟、栾树、合欢、银杏、马褂木、三角枫、重阳木等大型乔木10余种2000余株,种植小型灌木近20种100万株,铺中草坪3万余平方米。完成了4万余平方米的内湖疏挖清淤工程,疏挖淤泥17800立方米。新建改造江津湖沿线的樱花长廊、梅园等的10余处园林景观和全面维修园内20余处景点建筑。完成了园区主干道黑化、游步道改造铺装、广场地砖铺设、公厕维修改造、增设道路指示标志和座椅、景观亮化工程和路灯系统、树木认养和古树名木保护铭牌等系统工作。对公园临街景观进行全面改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滨湖休闲景观带和游园环境。

2011年10月24日,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查组莅临中山公园,对中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建设发展、环境整治等均好评如潮:“这样一种工作设计理念,既体现江南园林的典雅精致,又兼具北方庭园简朴大气的特色”。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使中山公园成为荆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突出亮点,为荆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2月,国家住建部正式授予荆州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经过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如今的中山公园古树名木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园林景观星罗棋布,河塘贯通水清如镜,石径蜿蜒鲜花漫城,人文积淀深沉厚重,配套设施完备齐全。市民群众对中山公园的华丽转身称赞有加:每天入园健身、漫步的市民近万人次,每年专程前来游览参观逾百万人次。

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山公园丰厚的文化积淀也得以更好的发掘、整理和传承:为春秋阁、孙叔敖墓、会仙桥、锄云阁、中正亭(现名解放亭)、卧虹桥等优秀历史景点重塑地碑;对南大门门楼、中山亭、卧虹桥、春秋阁等历史建筑进行维护见新;为还原历史风貌,广泛查阅历史文献,恢复了南大门门楣上李宝常先生的题字等。

2011年,时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缅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弘扬中山公园特有的文化内涵,以恢复重建历史景点、新建改建文化景点为主要内容的“春秋工程”助建活动正式启动。

“春秋工程”以发掘、整理和传承中山特有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十个一”项目建设,即迎建一座中山铜像、新建一个中山门、改建一座逸仙桥、复建中山纪念堂、栽植一片中山纪念林、改造一条特色路、复建一座卷雪楼、恢复一段历史、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印一本史书。

“春秋工程”得到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市民群众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目前,已迎建了由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捐赠的中山铜像,改建了一座逸仙桥,恢复重建了“爽秋亭”、“镜漪亭”等历史景点,卷雪楼、中山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也进入施工阶段。

中山纪念堂是“春秋工程”的核心内容。中山纪念堂复建工程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动工。2013年10月29日,纪念堂装修布展完成,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该工程占地1200余平米(长40.8米,宽30.6米),总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工程投资440万元。中山纪念堂筑台为基,青石铺地,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气势雄伟,是纪念革命先驱、展示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示有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中山公园历史展等内容。目前,中山纪念堂已经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计划”荆州市示范基地,同时,还被市委宣传部设立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述基地的设立,将为传承中山文化、促进中山文化和宋庆龄文化融合、推动荆州市青少年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卷雪楼系明朝文学家“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寓居沙市期间,在沙市城南临江而建的观景台,亦是袁宏道在沙市的唯一住所。取长江之水如浪卷雪之意,故名“卷雪楼”,后卷雪楼毁于长江汛水。1933年,沙市地方当局兴建中山公园,本地士绅邓心田主动捐赠其私家花园内仿造的卷雪楼,移建于中山公园蜈蚣岭北端。1940年6月,该楼毁于日军炮火。为恢复历史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传承地域文化,卷雪楼复建项目于2013年8月23日在中山公园奠基开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742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主楼和亭廊),拟于2014年12月30日竣工。复建的卷雪楼总高26.19米,建筑结构因势就形依岭而建,主楼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系中山公园制高点。主楼周边配置三袁文化广场、沿湖景观长廊等辅助建筑,建筑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景区传统园林韵味突出。卷雪楼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公园又一靓点景区。

回顾荆州市中山公园8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她不仅传承和展示了独特的中山文化和荆楚地域文化,而且借用中国园林的传统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荆楚儿女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精神。

目前,荆州市新一轮“四城同创”暨健康荆州全民行动再次吹响集结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启动。这也是荆州市委、市政府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等理念来谋划城市、建设城市,让市民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让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幸福家园的又一重大举措。

新一轮“四城同创”特别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启动,再次给中山公园带来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基于此,中山公园将继续以清理取缔游乐设施、还原公园宁静雅致、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坚持不懈地以推进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和园林景观提档升级为具体方式,全力以赴地加强绿线控制管理、提高绿化管养水平、提升园林景观品质、丰富公园文化内涵,致力于把中山公园打造成为以传承和弘扬中山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等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名园,让镶嵌在江汉平原腹地的“绿色心脏”更加秀美宜人!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3:5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