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实践出真知”——植物分类学魔鬼训练营侧记
日期:2016-06-24 16:21  点击:707
     由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的“中国植物园联盟2016年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2016年6月12日-6月26日)在浙江临安西天目山实训基地顺利开班。
  本次培训班的最大特色是将主要课时放在野外进行,6月的天目山是多雨季节,培训班教员们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上午带领学员们野外采集与识别,下午指导学员们室内整理与压制标本,晚上开展理论授课,每天12个学时的紧凑安排加上半军事化的管理,学员们称此培训班为“植物分类学魔鬼训练营”。
  培训班工作人员根据学员们在报名申请中填报的分类学基础情况,将学员们平均分为5组,每组自发推举1名小组长,协助教员在培训期间的各类组织协调工作。野外采集活动共安排了5条路线,即从驻地出发向红庙、浮玉山庄、禅源寺、天目山管理局后方山沟及西侧山沟5个方向,路线覆盖了林缘、山沟、山坡等多种生境。5位教员每人负责同1条路线,每次带不同的小组,经过5次的反复调查,可基本摸清该实习路线的常见植物。
  野外植物识别与室内标本鉴定不同,在野外更看重识别方法的实用性,俗称“野路子”。因为许多植物即使花果俱全,但诸如胎座类型、胚珠着生方式、子房室数等需要借助解剖、显微工具才能看清的重要特征,无法在野外进行展示。这时就需要依靠教员们平常积累的识别经验,在脱离专业志书、检索表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抓住不同类群间最“显而易见”的区别特征和识别特征。如快速识别榆科朴、榉、榆,可从叶片的脉序、锯齿类型入手;同为藤本的夹竹桃科络石、桑科薜荔、卫矛科扶芳藤,也常常困扰不少人,这时可从叶着生方式、叶缘锯齿、是否具有乳汁将这三类植物相区别;此外,还有如樟科、芸香科的特殊气味、木犀科的叠生芽、紫珠属的“节外生枝”、拐枣的裸脉、杜仲的“藕断丝连”等,都可以帮助记忆与识别。
  

 
 
   

   
    这些“野路子”可以帮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识别特定地区和特定时节的常见植物,但仅仅依靠这些想要让学员们系统性的掌握植物分类与鉴定方法还远远不够。要想进一步提升独立鉴定能力,可以从掌握植物形态术语、查询专业植物志书和检索手册入手,比如从教员处得知植物名称后,可拿着标本反推该植物在检索表中的位置,将各个重要识别特征逐个比对,熟悉专业形态术语,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提高鉴定能力。学员们认识到掌握方法比记住植物名字要重要,自觉采集、整理标本,通过查询网络资料、纸质志书等多种手段进行鉴定识别,反复翻阅已采集标本,熟悉各类群的重要特征,逐步建立起对科、属的认识,浓郁的学习氛围必将帮助学员们快速提高植物分类与鉴定能力。(文:葛斌杰)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12:0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