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代表什么?
日期:2014-09-17 14:18  点击:8411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建章宫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 背溪随地作低平” 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一池三山”的模式后来为历代皇家宫苑所沿用。从现有或可考证的一些园林来看,有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清漪园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隋朝的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明皇城西苑等等都可以称为“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西湖一池三山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据《隋书》记载“西苑周两百一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赢州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北宋徽宗赵估在沛京城郊营造寿山良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金人灭宋,迁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的蓬莱山上建广寒宫。元时期大内御苑太液池中三岛布列,由北至南分别为万岁山、圆抵和屏山附图。明初建都南京,后迁至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重建北京城。将元代的太液池向南扩展,形成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并以此做为主要御苑,称为“西苑”。西苑改万岁山为琼华岛改圆抵为半岛,并与屏山相连,用砖砌成城墙,建成一座团城,与紫禁城隔墙相望在西苑的南部开凿南海,将水面扩大,并在南海中堆筑了一个大岛“南台”,从而构成了琼华岛、团城和南台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附图。解放后,人民政府将琼华岛、团城辟为北海公园,中南部水面划为中南海。今日的北海公园已是首都人民常去观光游览的游憩公园。
颐和园盛景图片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园(或作淑春园)中仿圆明园蓬岛瑶台布置池中岛屿(即燕京大学未名湖东岸荒岛),后成为其罪状之一。
  到现在,北京还有不少湖泊、河流甚至水潭被称为“海”,最典型的莫过于曾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和中南海。这片水域之所以被称为海,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对皇家的影响有重大关系。北海和中南海的水域和岛屿,有相当一部分是挖湖堆山而成在历代皇家园林的营建过程中,水域与岛屿的布局集中体现了刻意模仿“瑶台了仙山”的意境,正是皇家园林在园林营建时追求东海只仙山的格局,多崇尚“一池三山” 园林模式的表现。“一池三山” 的模式对宫苑以外的园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扬州曾有“小方壶园”,苏州留园有“小蓬莱”,州三潭印月景区有“小瀛洲”等虽无皇家园林宏大的规模,无沦在取意或布局上都反映着“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0:4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