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北京市属公园年均雨洪利用量360万吨
日期:2014-07-14 01:34  点击:436

图为北京植物园的工作人员查看古树旁复合渗水透气井。

    古这种透气井可以显著节约树木灌溉用水,并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夏季的强降雨,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带来大量水资源。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属11家公园为留住这些“天上水”,通过规划绿地缓坡,增加雨洪设施,在园路、广场铺装渗水砖,在古树附近挖渗井等高招儿,节约灌溉用水,年均雨洪利用总量可达360万吨。
  渗井精准“释放”存水
  渗井,是收集利用雨水最简单、投资最少、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渗透方式集水,就像挖出地下井来收集暂时不能消耗的雨水,储存在土壤里供植物使用。游客可能很少注意,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古柏甬道上,离古树不远处有一排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井盖”。这就是渗井。
  记者看到,这是一根直插入地下的管道,上面分布了多个孔洞,中间还有一粗一细两根长管。“这是园内银杏、碧桃以及古树的"营养灶"。”植物园植保中心主任熊德平介绍,渗井取放都很简单,每年早春和入冬前,园林工人只需将加入养料的基质填充其中然后再放回土壤中。由于这里的土壤相对疏松,所以雨后雨水可以定向流入管中,储存使用缓慢释放,保证进入树木根系中的雨水得到充分利用。以灌溉碧桃为例,原来一棵树每年要浇5次水,每次水量230公斤,有了渗井后,每次只需68公斤水,全年浇两次即可,用水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据市园林科研院实验表明:雨水进入绿地后,不能立即进入土壤中的雨水沿坡体向下,会在凹处土壤中聚集慢慢下渗,使得凹处的土壤含水量比高处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公园中随处可见的绿地缓坡设计便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中山公园在山体和坡地上都埋设了雨水渗井,层层收集降雨,不仅可以减少暴雨对坡地的破坏,而且坡地下端的下凹式绿地可以将山坡渗井剩余的降水“二度”拦截和蓄积。别看只是一片下凹绿地,蓄水能力不可小觑。即便在最大降水时,也可将全部雨水及周边铺装汇水渗入绿地,未见产生径流现象。
  “人工湖”节水又美观
  倾盆而下的雨水,不能只是匆匆“过客”,各个公园还把绿地的以及屋面、路面的雨水都集蓄利用起来。
  动物园、玉渊潭等多家公园的大部分路面都做成了透水铺装;在陶然亭,包括山体节流的雨水都会收集到积水池中,不下雨时抽出来再利用;北京植物园植物用水需求大,在进行集水工程改造时特意挖了三个湖,水面达10万平方米,深度接近两米,不仅使断流多年的樱桃沟重现了流水潺潺的景观,还能收集雨水浇灌植物。
  北京动物园在对兽舍改扩建时,也启用新型用水设施兼顾节水。原猩猩馆里的猩猩一直用水槽饮水,极易造成污染,科研人员研制了猩猩专用的自吸式饮水器,在饲养员的耐心诱导下,绝大部分猩猩学会了使用;为使熊猫能吃上新鲜卫生的竹子,动物园对原熊猫馆直排式喷淋竹子保鲜改造为用循环水喷淋器定时喷洒,间隔40分钟喷淋一次;鲜竹存放池也做了加高处理,水位加高后增大了容量便于抽水循环,池水经阀门控制还可以用于清洁地面,既保持了竹子的新鲜程度,又节约了耗水量。
  香山、景山等山体公园不仅有天然的土壤层进行蓄水,雨量大时依山势而建的引水槽、蓄水池还可以及时缓解地表径流,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补充景观用水或连接消防水炮管道。另外,颐和园、天坛、北海、紫竹院等公园大面积使用精准智能化灌溉模式,节水灌溉改造面积共计520公顷,年节水约200万吨。
  绿化浇灌用上再生水
  将城市再生水水网接入公园,已在多家公园初见成效。
  陶然亭除了使用再生水管网进行日常绿化浇灌外,大湖景观用水水源也使用了南护城河内中水,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用水350吨;玉渊潭公园北门原有一片低洼地,道路狭窄,汛期积水严重,游客进出公园非常不便。去年这里改造成了小湖,如遇大雨导致水位超过湖面的情况,雨水会流入市政雨水管道中,既优美了园内环境,又使雨水充分再利用。
  市公园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属各公园共有绿地面积1020公顷,年均雨洪利用总量可达360万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3: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