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鉴洋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发布日期:2010-01-26  作者:中国公园协会
    鉴洋湖湿地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东南部,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含北面的鸡笼山等部分山体),其中河湖水系面积约1.2平方公里。鉴洋湖是由距今约2000年的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后经历了农耕时代的围垦和建国后围湖造塘,在自然的雕琢和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人文气息的湿地景观。
  鉴洋湖湿地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3个群系组、28个群丛,现有维管束植物139科389属538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17科22属33种、种子植物122科367属505种(裸子植物9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13科350属484种);野生植物352种;栽培植物186种。其中列入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4种:金荞麦、香樟、野大豆、花榈木。
  鉴洋湖湿地动物包括鸟类、兽类、爬行类等共计114种,分属6类27目39科,其中鸟类42种,占浙东南地区鸟类分布总种类的10.12%,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的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2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0种;兽类1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的2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种;爬行及两栖类共7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的1种、省重点保护的2种;鱼类、软体类共16种;甲壳类共4种;昆虫类共34种。
  鉴洋湖湿地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留存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鉴洋湖历史的见证,也为鉴洋湖湿地增添了魅力独具的人文色彩。
  1、历史遗迹。鉴洋湖湿地历史遗迹众多,有古桥、鸡笼山城寨遗址、杨府庙和寄傲轩遗址等,犹以鉴洋桥最为出名。鉴洋桥位于鉴洋湖上,由镇锁、泽洋两石桥组成。镇锁桥位于下湖,分南北两座,长135米,宽2.5米,南座3孔,北座1孔,两座之间与南北引桥略呈弧形,造型独特,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建;洚洋桥位于上湖,长60米,宽2.5米,3孔。两桥为该区域西南交通枢纽,与峻峭挺拔的鸡笼山形成湖光山色飞桥景观。
  2、乡土景观。鉴洋湖由海湾演变成上下两泻湖,西自王家岙入湖,东至镇锁桥出湖,长2500米,宽500米,为金清港水系山水泾组成河段,原有水面2000余亩。在鸡笼山上眺望,鉴洋湖内鱼塘规模宏大,形成了明显的鱼塘肌理,占据了总湖面的2/3。鉴洋湖内湿地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湖岸边,部分地区形成了连续而绵长的芦苇湿地群,生长有大量的水生及湿生植物,是鉴洋湖较有特色的湿地景观。
  3、非物质文化遗产。鉴洋湖湿地有着许多民间传说、诗词文学、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著名的有鉴洋湖来历的传说、老继娘坟的传说、“寄傲轩”文人团体诗词以及舞狮、地方曲艺等。由杨晨、南舜谱组建的“寄傲轩”文人团体—“九老会”,每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诸会员聚集于此,吟诗作赋,交流作品,编纂成册。有《湖墅昌和集》与《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录诗文365首,今已遗失。但部分诗篇传于民间,得以保留。
  鉴洋湖湿地是台州市区唯一的湿地资源,一直以来作为我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实施较为严格的规划控制、保护,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较小,现湖区大部分保留原生态状况,人工痕迹较少,处处呈现出山水和谐的优美景象。鉴洋湖四面环山、风景宜人,区内河道弯曲、沙洲众多,湖内有岛、岛上有湖。鸡笼山、马山等山体四季葱郁,庙宇楼阁点缀其中;鉴洋湖水水质清澈,沿岸湿地植被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