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厦门筼筜书院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又将隆重登场。本届论坛保持了创办以来的高水准,无论从参会人员构成,或学者们专为此次论坛发表的文章来看,均可称为近年来国学界最有代表性的论坛之一。
参会学者中,有当代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著名学者、易学大家、华夏易道研究院马宝善院长,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长江学者、华东师大方勇教授,长江学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中央党校任俊华教授等大陆学者,也有陈鼓应先生、朱高正先生以及代表台湾“中研院”与会的台湾学者们,更有来自韩国的国际汉学家崔英辰教授,可谓囊括了当代国学界精英。
从文章内容及其论述水平来看,涵盖了国学研讨的方方面面,义理、训诂、辞章、经济四途皆有涉及,或掣鲸碧海,或探幽寻微,均是殚精竭虑、潜心研究后的代表作,包容宏富、周至详实。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重点研究了《 “子学现象”与“子学精神”》,指出:“子学精神”即是大变革大转型时代所孕育的精神,“新子学”就是要继承这一传统,发扬多元并立的“子学精神”,以面对时代的诸多课题。此外,厦门大学朱人求教授作为东亚朱子学权威研究专家,发表了《朱子全体大用观及其发展演变》;中国社科院儒教研究室副主任赵法生教授将研究视角对准了“乡村儒学”,所提出的“重建现代乡村儒学传播体系”思考值得目前致力于国学传播事业的从业者们认真学习;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以《“旧邦”何以能够“新命”?》为题,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内生动力与思想基础”;福建武夷學院的黄柏翰教授则从“文化演化”的概念,将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以生物演化论为类比,思考文化发展、传播的方式与规律。
诸多大儒的出席与高水准的学术论文,令本次论坛备受关注,令人遥想起数千年前群贤并起、百家争鸣的盛况,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国学复兴的强大势头。
第七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
部分参会学者介绍
张岂之
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
葛剑雄
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宝善
华夏易道研究院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易明书画院院长
陈鼓应
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当代道家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代表人物,原台湾大学教授。
朱高正
台湾著名学者、哲学家
王中江
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会长
方勇
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刘海峰
长江学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崔英辰
韩国栗谷学会会长
徐泓
台湾奉元书院理事长
朱建民
华梵大学校长、中国哲学会理事长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苑举正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任俊华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
邓洪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
干春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