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本站首页 > 世界公园 > 正文

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发布日期:2015-01-04  作者:中国公园协会
  1 97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20届夏季奥运会,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比赛场馆未来主义的帐篷式屋顶结构。其实,慕尼黑为举办奥运会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奥林匹克公园也很值得我们思考。由于其具有先进的规划理念,合理利用场地的现状条件,充分挖掘当地的地貌特征,将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非常具有特征的景观。不仅保证了奥运会各项赛事的成功举办,也为场馆的赛后运营提供了便利和多种可能性。相比其他一些大型体育设施赛后门可罗雀、入不敷出的境况,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中,始终保持着活力。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成为慕尼黑人的骄傲和游人必到的地方,3O年来,共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1.57亿名观光者。
  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方案经过激烈竞争,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贡特·贝尼施、结构工程师弗雷·奥托及其合伙人事务所(G nther Behmisch,Frei Otto &Partners)提交的设计方案最终被确认为实施方案。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核心建筑由该事务所设计,园林部分由与之合作的风景园林师格茨梅克(G 0 nther G rzimek,1 91 5-1 996)设计。该公园是格茨梅克最重
  要的代表作品,在项目建成后的1973年,格茨梅克获得了斯开尔奖(Friedrich-Ludwig-von-Sckell-King) 。公园占地面积约30Ohmz,被城市道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块设有草地曲棍球场、训练场、排球馆、新闻中心以及可居住1 2万人的奥运村:南块是公园的主体部分,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西侧入口处具有7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北侧由体育场馆、奥林匹克电视塔等各类建筑组成的场馆区,南侧的奥林匹克山丘区以及其间的人工湖泊区。
  将各类建筑集中布置形成场馆区,既可减少往复行程,又可留出大片空地构筑山体和湖面,形成具有类似当地河谷地貌的公园总体面貌。即以“帐篷”的概念统一协调诸多大体量的奥运场馆,使之构成一座抽象的山体,作为河谷的一个侧壁 以奥林匹克山作为河谷的另一个侧壁:而将人工湖作为两座山体之间的谷底,从而产生一个类似河谷的景观框架。这一构思充分挖掘并提炼了当地的地貌特征,将作为特大型体育设施的奥林匹克公园的空间划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元,建立起公园整体的比例感和秩序感,增强了游人对空间的感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