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莫愁湖公园

发布日期:2010-03-30  作者:中国公园协会
  南京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湖内有胜棋楼、郁金堂、赏河厅、光华亭等建筑。郁金堂院外水池中有一尊莫愁女石雕像。被誉为“金陵第一名湖”。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勤劳,善良,美丽,聪明。15岁那年,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在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莫愁葬父后,挥泪辞母南下,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丈夫应征戍边,谁料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反对,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后人怀念莫愁,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1979年,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又为莫愁湖增色不少,现已成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近年来,莫愁湖公园从日本引进的大批鸢尾花卉,鸢尾专类园坐落在院内北圩水榭周边,是国内首家品种最多、栽植规模最大的菖蒲专类园。
  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门外,相传南齐时洛阳少女莫愁曾居湖滨,因而得名。公园面积47公顷,其中湖面33公顷,周长5公里,清代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湖畔胜棋楼,传为朱元璋和徐达下棋的地方。郁金堂为莫愁故居。堂西荷花池中有汉白玉石雕莫愁女采桑立像。
  莫愁湖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外,水陆面积700余亩。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南齐时,1有洛阳少女莫愁莫愁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明的河南洛阳贫家女子。15岁那年,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在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
  莫愁葬父后,挥泪辞母南下,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丈夫应征戌边,谁料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反对,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后人怀念莫愁,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3。3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 。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 今日莫愁湖,松林掩映,繁华似锦,成为南京的一座大型古典花园。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墓等。公园两端为花卉盆景区,每年4月举行海棠花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明初筑楼湖上,清乾隆年间建亭、长廊、曲榭。1929年辟为公园,1979年在西岸重建“粤军殉难烈士墓”和孙中山手书“建国成仁”碑。
莫愁湖历史
  公园面积53.33公顷,其中水面积28.423公顷,绿地率92.24%,湖面标高4米。公园主要景观有莫愁烟柳、荷莲、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抱月楼与粤军墓等,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流传着莫愁女传说。
  隋唐以前,长江沿南京城西侧流过,与秦淮河汇合于石头城下,后长江改道北移,留下大片淤积地与一系列沼泽、池塘与湖泊,莫愁湖即其中最大者,南唐时称横塘,因其依傍石头城,故亦称石城湖。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卢妓莫愁家此,故名。”明初,莫愁湖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沿湖畔筑楼台十余座,一时热闹非凡。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第一名湖”。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对奕于胜棋楼,诏以为“汤沐邑”,并赐予徐达。明亡后,莫愁湖一度衰败、楼阁倾颓,厅榭坍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江宁知府李尧栋自捐俸银复建郁金堂、苏合厢,辟建湖心亭。楼台间,湖沼畔,杂植花柳,斯湖复又盛隆,并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郑板桥赞叹其景日:“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咸丰六年(1856),莫愁湖之建筑及花树皆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直隶总督曾国藩修复湖心亭、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光华亭等,并广植花柳及莲荷、荷花,成为莫愁湖又一景观。民国3年(1914),巡按韩国钧拨官钱修葺楼台,并于湖西南隅拓地筑亭,带以小池,编茅引泉,景观尤佳。莫愁湖之瑰丽秀色和美妙传说,更令文人墨客倾倒,为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