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园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二OO九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赴南非、肯尼亚进行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专业考察。代表团先后对南非开普敦、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肯尼亚内罗毕、马赛马拉等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全体成员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外事纪律,认真听取有关方面情况介绍,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思考,相互交流讨论,感到很有收获和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南非、肯尼亚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以其拥有的众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而闻名。南非、肯尼亚政府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比较重视,代表团所到之处,见到的是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在城市里中心或近郊都有植物园,面积较大,植物主要是以当地各种植物为主。公园的功能十分明确,为非洲这些干旱的城市提供绿荫,为城市提供氧气,调节气温,成为城市居民最佳的休息场所。代表团参观的开普敦国家植物园,多半是冬雨性植物,特别是石南科花木、杜鹃科、宫人草、龙舌兰等,植物群落有乔木、灌木、花草、藤蔓,多数为人工种植。他们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树木长势旺、高大浓郁、郁闭度高。在园路上步行,常常是抬头不见天,俯视不见土,人们安静的躺在草坪上,耳听鸟鸣,充分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和享受。
在南非和肯尼亚,树木、森林、花草和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受到严格的保护。除此之外,南非政府还高度重视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治理沙漠、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和谐并行。非洲国家尤其是南非发展速度快,后发优势强,他们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虽然开发慢,但资源保护好。南非、肯尼亚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都严格遵循“保护、科研、科普、展示”的原则,完善规范有效的保护监控体系,建成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完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区。保护大环境,营造小环境,已经成为非洲人的一种共识,进尔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动,实际上非洲许多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天然的动植物园,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非洲人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对野生动物十分友好,从不滥捕乱猎,形成了人、家畜、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局面。
二、主要特点
(一)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和谐并行。
考察团成员亲身感受到,南非、肯尼亚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突出原生态的环境和原生态的文化,并且成效显著。在政府直接领导下,参与环保工作的部门共同制定和执行国家环保规划,彼此协调,互相监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环保体制。南非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全国确定了422个环保区,包括野生动植物比较集中的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等,还建有相应的研究机构,总占地面积达673万公顷。如开普敦的好望角国家自然保护区、桌山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都保护得非常之好。
其中南非的好望角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非常严格,游客进出不允许携带一草一木,甚至连一块小石头都不允许带出保护区。为便于游客观光,在通往开普半岛顶端开普点的山坡上修建了电车轨道,电车和车轨若隐若现于丛林之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巧妙地保持了好望角地区的原始风貌。良好的自然环境需要人民来营造,在南非,保护大自然、保护动植物已形成一种可贵的社会风气。
南非的祖鲁文化村和肯尼亚马塞人居住村则充分体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有关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安排都坚持不破坏和影响民族习俗和风格,尽可能防止外来文化对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防止出现因旅游开发而过分商业化、庸俗化的倾向,基本上做到原汁原味,体现民族个性与特色,以此保持景区的差异性和吸引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城市绿化因地制宜,充分体现绿化与城市的和谐。
南非、肯尼亚城市中心区的园林绿化基本构架是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小游园、住宅区绿化。
城市周围的绿化构架是国家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等。非洲国家城市人口不多,当地生态环境自然,人们生活在充满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之中。凡是有道路的地方都栽有树木,人行道路的树种主要有小叶榕、海枣、法桐等,还有一些不认识的树种。街道中绿带较少,在街头小游园有一些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