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本站首页 > 最新活动 > 正文

辰山标本馆携手自然博物馆共谋上海地区数字化馆藏新篇章

发布日期:2016-10-21  作者:中国公园协会
    以馆藏物作为主要科学研究对象和科普教育媒介的机构包括各类博物馆和标本馆。植物标本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博物学的顶峰是在19世纪中叶,主要从业者是当时的中产阶级,随后开始走下坡路,博物学的发展对标本馆影响深远。进入20世纪以后,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面对大自然开始觉得陌生。各大标本馆也纷纷走向衰落,馆藏其中的标本无人管理、无人查阅,一段段隐藏在标本背后惊心动魄的采集史逐渐被尘封。
    根据纽约植物园Index Herbariorum1的统计,目前全球有近3000家植物标本馆,这些标本馆的馆藏总量达到了惊人的3.5亿份,它们记载了地球过去400年的植被状况,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中上海地区曾注册登记过的机构有14家,按照注册时间的先后,分别是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SH,馆藏不明)、华东师范大学标本馆(HSNU,馆藏16万)、复旦大学标本馆(FUS,馆藏10万)、上海理工大学(原浸会大学堂,SHB,馆藏不明)、上海植物园标本馆(SG,馆藏1.5万)、上海市药品检验所标本馆(SHDC,馆藏1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标本馆(SHMI,馆藏2万)、上海医科大学标本馆(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SHMU,馆藏2万)、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SHM,馆藏18万)、上海师范技术学院标本馆(1994年并入上海师范大学,SHCT,馆藏5万)、上海师范大学标本馆(SHTU,馆藏1.5万)、圣约翰大学标本馆(已拆分,SHJ,馆藏不明)、震旦大学(已拆分,SHMH,馆藏不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12万),累计馆藏近70万份,记录着过去1个世纪的标本采集和研究历史。但目前的情境是,这些标本作为固定资产,经年累月分散在各个机构,鲜有人问津,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与上海这座高速发展并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显得老态龙钟。
  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以下简称CSH)作为标本馆界的新成员,在建馆之初就一直努力寻求全新的发展之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标本馆求真务实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等先进手段,着力将CSH打造成一个数字化标本馆,馆藏流程从源头就实现数字化,使得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共享变得简便快捷,馆藏物的管理更加精确,曝光度大大增加,近期CSH的馆藏系统更是完成了从恩格勒至APG IV的切换2,这一系列的新举措逐渐吸引了国内同行的兴趣。
 
图2:自博一行考察辰山标本馆
   
    2016年10月15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云飞博士、李必成博士等一行5人来馆考察交流,针对当前CSH馆藏标本数字化流程进行了详细调研。自然博物馆方面目前承担了一项馆藏标本数字化的基础研究项目,在现场调研后的座谈会中,张主任等提出希望与CSH深度合作,以本次馆藏标本数字化合作为契机,为将来馆藏资源的整合、共享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上海地区乃至华东起到引领作用,除专业人员外,让更多的普通大众能够看到这些资源,了解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科创中心,上海地区的馆藏机构应该相时而动,积极探索新技术,勇于创新,为传统标本馆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博物学带来又一个春天。
  拓展链接
  1. http://sweetgum.nybg.org/science/ih/
  2.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00498661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