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第三阶段:区域关联产业初步形成,明确导入文化元素成为区域开发新的盈利点(2004年-----2006年)
华侨城第三阶段特点:良好的资源环境以及产业孵化范围吸引创意产业在华侨城内聚集,成为区域开发新的盈利点。2004年起,深圳华侨城集团、华侨地产以LOFT为启动,促进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厂房建筑向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空间形式转换,2006年5月19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华侨城LOFT正式挂牌,由此奠定了其在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
华侨城第四阶段:深化深圳基地,布局全国重点城市,建设21世纪中国可持续的人文示范城区(2006年---至今)
华侨城第四阶段特点:形成“以旅游地产为特色的综合开发与经营“模式的“1+3”战略版图布局。确定华侨城地产“强化中国旅游地产第一品牌的优势,打造中国一流地产品牌”的战略目标。
华侨城经验:
企业发展与城区发展紧密结合,联动发展;
以先进、统一和可持续的规划作为城区发展指引;
成片综合开发的规划建设模式与统一大社区的管理模式;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
突出“人文”特色,以文化建设丰富城区内涵。
华侨城模式特点,也是华侨城模式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1、旅游开道先行。华侨城模式奉行先旅游,后房地产的开发路径,它通过先行发展旅游业,显著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改善区域内自然、人文、经济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土地和房地产的价值。可以说,旅游业开道先行对于这一模式的成功起到了极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2、大规模成片综合开发。华侨城模式是“旅游+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它是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崇尚旅游功能与居住、商务功能混合布局,强调住宅、商业、酒店、办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会展等诸多产业的良性互动。这意味着在华侨城模式下,其项目必然是大规模成片综合开发项目。
3、旅游和房地产良性互动。华侨城模式先由旅游起步,旅游带靓环境,环境带旺地产,地产促进旅游及公司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品牌,进而有效提升房地产项目的整体价值,同时旅游业稳定的现金流也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持;另一方面,房地产快速盈利的特性又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从而形成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得益彰、良性互动之态势。
4、超前科学规划。华侨城模式秉承“在花园中建城市”的开发理念,并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倡导“规划就是财富”的现代发展观,注重生态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坚持以人为本的超前科学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景区和住宅的方针。
二、华侨城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分析
二、华侨城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分析
深圳欢乐谷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营业,在8年期间共分三期建设,共分为九大主题区,西班牙广场、卡通城、冒险山、欢乐岛、金矿镇、香格里拉森林、飓风湾、阳光水岸、玛雅水公园。全园有大小项目100多个,是国内数量最多,设施科技含量最高也是最为先进的主题乐园。
特点一:不断扩大规模、追加投资欢乐谷每年投入3-5千万资金用于改造和兴建项目。欢乐谷有明确的园区改造计划,每隔三年推出一组新的投资在5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娱乐项目,每隔两年推出一组中型娱乐项目(投资在1千万---5千万之间),每年一组新的小型娱乐项目。
特点二:多元化收益(门票、餐饮、购物) 2006年游客量293万人次,2007年游客量323万人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游客量318万人次仅次于2007年。2008年经营收入超过4亿元,略低于2007年。重游率达到41%。乐园分布各色餐厅和场所,如:面点王、肯德基、星巴克咖啡、雪糕点及各色纪念品商店。门票收入、餐饮收入和购物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3%、12%和35%。
附:主题公园设备设施
以一个标准主题公园为例(大型设备13个、小型设备50个),设备投资约为2亿元,其中大型设备约为1.95亿元,小型设备约为500万元。现场大型设备管理人员每班48人,每天2班;现场小型设备管理人员15人,每天2班,现场管理人员共126人。